国产AⅤ无码一二三区_亚洲AV秘无码一区二区久_亚洲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四区_色综合色鬼无码视频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欄目>科協動態(tài)

科技成果轉化在田野訪荊州農業(yè)科學院副院長、市科協兼職副主席趙世春

被閱讀1297次,日期:2014-10-29 08:00:00
荊州農業(yè)科學院創(chuàng)建于1950年,主要承擔國家、省、市棉花、水稻、西甜瓜、大小麥、大豆、油菜、旱雜糧等農作物品種改良與配套栽培技術的研究,是湖北省重點農業(yè)科研單位。建院60多年來,荊州農科院立足江漢平原農業(yè)生產實際,先后承擔和完成國家、省、市下達的各類科研課題2300余項,取得科技成果230余項,共培育稻、麥、棉、瓜、豆等農作物新品種95個,獲各級科技成果獎86項。近日,荊州農業(yè)科學院副院長、市科協第四屆委員會兼職副主席趙世春向記者介紹了該院在推進科技成果轉化、服務新農村建設方面所做的工作。

 

加強科技宣傳 推廣科技成果

創(chuàng)建高產示范樣板。農科院通過做給農民看、領著農民干,解決農業(yè)科技進村入戶“最后一公里”的問題,促進了農業(yè)增效、農民增收,服務全市新農村建設。堅持抓好各種科普活動,重點辦好科技成果示范基地,提高服務“三農”效果。2000年以來,舉辦棉花、西瓜、甜瓜等科研成果高產示范樣板10多萬畝,多次召開新品種現場觀摩會。組織舉辦種植“荊農”牌良種高產競賽活動,鼓勵農民種好“荊農”牌系列良種,展示“荊農”牌良種高產、優(yōu)質特性。

近幾年來,農科院分別在江陵馬家寨、松滋八寶、公安麻豪口、石首大垸、江西九江、湖南常德、岳陽等地建立科技示范基地20萬畝,其中在松滋八寶鎮(zhèn)南宮崗村、勝利村建立西瓜高產核心示范基地1000畝,集中示范“五種五收”(黃菜苔+甜玉米+西瓜荊雜18+棉花+辣椒)高效套種新模式,產生了良好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通過組織科技下鄉(xiāng)、科技講座、科技趕集、科技特派員等多種形式服務“三農”。 2010年以來科技下鄉(xiāng)50余次,足跡遍布4省、20縣市、50多個鄉(xiāng)鎮(zhèn),培訓農民20萬人次,發(fā)放資料20萬余份;通過實施服務“三農”科普活動,展現荊州農業(yè)科學院科技實力,樹立“荊農人”良好形象,受到各地政府和農民好評。

發(fā)揮人才優(yōu)勢促進農民增收

隨著國家土地流轉和大力扶持農村專業(yè)合作社政策出臺,各種農村專業(yè)合作社得到發(fā)展,為農業(yè)規(guī)模經營和訂單生產提供良好機會。荊州農業(yè)科學院憑借自身成果和人才優(yōu)勢,提供最新科技成果與各地農村專業(yè)合作社合作,先后在石首、公安、松滋、荊州區(qū)、沙市區(qū)、潛江等地建立中試基地,并組織技術專班跟蹤指導。如石首市大垸鎮(zhèn)黃金灣村,農民以土地入股成立棉花種植專業(yè)合作社,成員165人,并掛“荊州農業(yè)科學院科研新成果示范基地”牌子。該社共種植300畝荊雜18西瓜,平均畝產3000公斤,每畝收益在2500元以上;種植650畝荊雜88F1棉花,每畝收益在2000元以上。此模式讓農民明顯增收,受到當地群眾和政府肯定。

荊州市科學技術協會 版權所有 2019 鄂ICP備11006217號-1
地址:荊州市沙市區(qū)江津路253號 電話(傳真):0716-8255040 郵編:434000   訪問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