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AⅤ无码一二三区_亚洲AV秘无码一区二区久_亚洲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四区_色综合色鬼无码视频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欄目>科協動態(tài)

韓啟德主席在全國科普日十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

被閱讀1754次,日期:2013-10-15 08:00:00
各位代表、同志們:

  今天,我們在北京召開全國科普日十周年座談會,目的是回顧總結全國科普日活動開展十年以來所取得的成績和經驗,研究安排今后一個時期的科普工作,更好地鼓勵引導全社會積極支持科普事業(yè)。首先,我代表中國科協,向長期以來關心科普工作、支持科普事業(yè)發(fā)展的各部門、各地方以及社會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謝!向全國廣大科協工作者、科普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

  剛才,徐延豪同志總結回顧了全國科普日開展十年來的總體情況,對下一步工作也提出了很好的設想,我都同意。4位同志介紹了開展基層科普的有效經驗,做了非常好的發(fā)言,最好的經驗都來自于基層,我們聽了很受啟發(fā)、很受鼓舞。這里,我想談三點看法。

  第一,實現中國夢關鍵靠科技,基礎在于全民科學素質。

  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兩個百年”奮斗目標和創(chuàng)新驅動的發(fā)展戰(zhàn)略。創(chuàng)新只有扎根全民族科學素質提高的沃土,才能根繁葉茂。提高全民科學素質,是一項崇高的事業(yè),也是一項艱巨而又緊迫的任務。

  經過多年的努力,我國科普工作成效明顯,全民科學素質顯著提高,據統計,2006?2012年科協系統舉辦各類科普活動逾150萬次,參與公眾超過13億人次。但同國際上比較,我們的公民科學素養(yǎng)水平與發(fā)達國家和地區(qū)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特別令人擔憂的是,一些不科學的觀念和行為依然比較嚴重的存在,愚昧迷信在某些地區(qū)還較為盛行。很多人相信所謂的“大師”,卻不相信科學,包括我們有些領導同志,前不久,我轉呈了49位海外科學家聯名給中央的一封信函,作為在海外生物領域長期從事科學研究和高等教育的華人科學家,他們普遍對近年來社會上對轉基因技術非理性化和妖魔化的現象十分憂慮,中央領導對此高度重視。中國科協和相關部門近期聯合主要媒體組織開展了一系列轉基因技術的科普活動,對引導社會輿論起到了積極作用。我舉這個例子,主要想說明,科普工作的開展任重而道遠,這是關系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一項基礎性工程,我們更要加倍努力,不辱使命、不負眾望。

  第二,做好科普工作關鍵在于弘揚科學精神、惠及人民群眾。

  關于如何做好科普工作,剛才4位同志談了很好的意見,來自基層的長期實踐是最可寶貴的經驗。我認為:

  首先,要大力弘揚科學精神??茖W精神是科學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根基,凝聚了科學實踐的優(yōu)良傳統,貫穿于科學知識、思想和方法之中?!犊破辗ā钒烟岣吖娍茖W素質的工作,規(guī)范為普及科學技術知識、倡導科學方法、傳播科學思想、弘揚科學精神,這其中,科學精神是靈魂。一個真正具備科學素質的人也必定是科學精神內化于心的人,具備了科學精神,才能以客觀、理性的態(tài)度認識世界、看待生命,理解人生。科學精神的力量能使我們尊重事實、追求真理、反對迷信、避免盲從,引導我們客觀的看待事物、理性的思考問題。因此,我們既要在普及科學知識方面進行卓有成效的工作,又要在科學精神的弘揚、科學思想的宣傳和科學方法的傳播方面加大力度。

  其次,科普工作一定要貼進群眾??破展ぷ鞅举|上是一項群眾工作,成效如何關鍵看內容是否貼近群眾,滿足需求。目前,我國公眾普遍感覺科學家離我很遠、科學很枯燥。促進公眾理解科學、參與科學、支持科學,最好的辦法就是組織科技與公眾的互動,引導科學家積極生動地介紹科研最新發(fā)現、展示科技創(chuàng)新成果,推廣科學理論方法,展望科技發(fā)展前景。這方面,我們也開展了很多嘗試,比如前段時間舉行的首次太空授課活動,全國8萬余所中學6000多萬名師生同步組織收聽收看,這堂生動的太空物理演示課,對于激發(fā)青少年對太空、對科學探索的向往產生了非常好的影響。再比如科協最近開展的“科學家與媒體面對面”,由院士專家從專業(yè)的視角解讀轉基因技術,效果很好。我們要總結和發(fā)揚這些好的經驗做法,立足基層實際,根據當地群眾的文化背景、民生需求、資源條件、生活環(huán)境等不同情況,針對百姓關心的自然災害、生命安全和疾病疫情等情況,開展科普活動,組織專家學者做科學解釋,讓科技更加貼近公眾、惠及人民。

  此外,要用好信息和傳媒手段。目前,我國網民規(guī)模達到5.91億,互聯網普及率達到44.1%,公眾通過網絡獲得科技信息的占到26%以上,搜索引擎、即時通訊等工具已成為公眾獲取科技信息的主要渠道。最近,我比較關注果殼網,這是一個提供科技主題內容的社交網站,內容很生動,討論的科技問題與人們生活密切相關,每月有600萬訪問量,在青年中很有影響。中國科協的中國數字科技館日均頁面瀏覽量近60萬頁,是數字科普內容的主要提供源,但這與互聯網的巨大影響力相比還遠遠不夠,網絡科普的潛力和空間都很大。我們還要積極拓展網上科普陣地,花大力氣建設基于網絡的既方便學習新知、又能親身體驗的數字科技館,賦予科普工作以時代元素和時代表現,提升人們參與科普的興趣和熱情。我們還要多出版一些好的科普讀物,這方面群眾的需求是很大的。剛剛出版的第六版《十萬個為什么》8月13日首發(fā),第一次印刷1萬套,幾乎是在第一時間全部搶光。在上海書展期間,被評為“最有影響力的十本新書”之首。為配合今年科普日活動,第二次印刷2萬套今天也會陸續(xù)投放全國書店。

  第三,提高全民族的科學素質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

  提高全民族科學素質是國家一項長期任務,也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需要各級政府、各有關部門齊心協力,更需要社會各界和廣大公眾大力支持。科學素質實施工作辦公室各成員單位要樹立一盤棋思想,充分發(fā)揮優(yōu)勢,堅持聯合協作,互相理解、互相支持、互相配合。各級科協要強化任務落實,要切實履行好全民科學素質綱要實施的牽頭職責,積極做好綜合協調、服務聯絡等工作,把力量凝聚起來,把行動協調起來,推動形成政府推動、多部門聯合協作、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的工作格局。中國科協與各?。▍^(qū)、市)簽訂公民科學素質建設共建協議,明確地方的目標和責任,下一步要在共建協議覆蓋全部省(區(qū)、市)基礎上,督促各地把目標任務分解到市、縣,以責任制促落實、以責任制保成效,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局面。要進一步完善監(jiān)測評估體系,把人民群眾滿意作為評價工作的最高標準,把群眾評價、專家評價和市場檢驗有機結合起來,做到科普有組織、有活動、有考核,真正把科普工作切實做好。

  同志們,做好科普工作是我們大家共同的事業(yè),我們每一位從事科普工作的同志都要盡自己最大的力量在弘揚科學精神、傳播科技知識方面發(fā)揮積極作用??茖W家和科技工作者應該將科普工作視為科學事業(yè)不可分割的一個部分,放在與科研同等重要的位置,勇作科普的“開路小工”,及時將科研成果和科技創(chuàng)新最新進展向公眾傳播普及,把科學的種子播撒在每個人的心間?!稌吩唬骸耙蝗斩杖f幾”,科普工作更是一步一個腳印、一點一點積累才能看到明顯成效的。希望廣大科技工作者、科普工作者勇于實踐、扎實工作,在提高全民科學素質的實踐中做出新的業(yè)績!

謝謝大家!(信息來源:中國科協網)

荊州市科學技術協會 版權所有 2019 鄂ICP備11006217號-1
地址:荊州市沙市區(qū)江津路253號 電話(傳真):0716-8255040 郵編:434000   訪問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