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日下午,滿載科學知識的科普大篷車和大學生科技志愿者走進荊州市實驗中學附屬小學校園。本次活動由荊州市科協(xié)和長江大學文理學院共同舉辦,旨在向廣大師生展示科普知識,給同學們帶來了一頓豐盛的“科普大餐”。
“好神奇啊,這是為什么呢?”“這是因為……”戶外科普大篷車展覽活動的志愿者們在耐心的給小朋友們解答,讓小朋友們了解到在鐵網(wǎng)上摩擦來使觸覺產(chǎn)生錯覺來體驗鵝絨般的感覺;通過將琴弦改成激光來撥動琴弦發(fā)聲的無弦琴;通過皮帶,鏈條,齒輪帶動的小錘敲擊鑼鼓的鏗鏘鑼鼓……在荊州市科協(xié)志愿者和大學生科技志愿者的組織下,同學們以年級為單位,錯時有序進行參觀體驗?;顒訌闹形?/span>1點開始,一直持續(xù)到下午4點,同學們?nèi)圆辉敢怆x去。
在三年級的教室里,4場不同主題的科普知識小課堂正在同步進行著,來自長江大學文理學院管理學院的30余名大學生科技志愿者將精心準備的科普知識呈現(xiàn)給小朋友們。在科學家精神主題宣講課堂上,志愿者劉昱、羅琪對中國工程院林俊德院士進行的深度講解,弘揚林俊德院士身上堅韌不拔的定力、為國奉獻的精神。在海姆立克急救法的科普小課堂上,志愿者夏欣向同學們科普如何判斷是否處于海姆立克以及如何規(guī)范地采用海姆立克法進行自救和他救?!巴ㄟ^這堂課的學習,我知道如果有人碰了我的身體讓我覺得不舒服,我要勇敢堅定的拒絕,第一時間告訴老師,回家后及時告訴家長”一名同學說道。在青春健康課堂上,志愿者許詩夏與同學們一起探索關(guān)愛兒童,預防侵害,通過游戲的形式普及防護知識?!巴瑢W們,大家知道為什么月亮的形狀每天都不一樣嗎?”志愿者紀舒瑤以同學們熟知的月亮為主線展開,激起同學們對太空知識的好奇,為中國夢,航天夢蓄力。
此次科普科普課堂進校園系列活動,激發(fā)了同學們探索科學知識的興趣,在同學們心里埋下了一顆科普的種子,積極推動“雙減”政策落地見效。通過科普進校園系列活動,讓同學們在輕松有趣的氛圍中感受到科學的魅力,真正做到寓教于樂、寓學于趣,全面提升學生科學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