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閱讀3437次,日期:2017-10-27 18:05:55
(本文來源:中國科普網)承認有“標題黨”之嫌,所以首先澄清:此“臉”乃人臉識別技術。前幾天,外媒法新社發(fā)出一篇報道,題為《臉部識別是科幻產品嗎?在中國不是》。
該報道稱,上海和中國其他城市最近開始使用臉部識別技術來逮住那些違反交通規(guī)則的人。同時,報道還稱警方說臉部識別技術使國家變得更安全了。在青島國際啤酒節(jié)期間,警方將“臉部識別系統(tǒng)”應用于安保工作,效果顯著;還有北京天壇公園的公園管理者走得更遠,他們年初在公園衛(wèi)生間安裝了臉部識別裝置,為的是抓住偷衛(wèi)生紙的人。
其實,除此之外還有不少媒體報道北京師范大學安裝了臉部識別裝置,以確保只有學生才能進入宿舍樓;銀行開始在自動取款機上使用臉部識別而不是銀行卡,旅游業(yè)和娛樂業(yè)也看到了機會——中國南方航空公司今年開始廢除登機牌,而支持使用臉部識別系統(tǒng);國內的肯德基經營者引進了“微笑付款”系統(tǒng),允許在肯德基餐廳用餐的顧客通過與支付寶相連的面部識別系統(tǒng)來付賬……
其實,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快速發(fā)展,“刷臉”早就是一個潛在的熱詞,只是借有“刷臉”解鎖功能的蘋果新機iPhone X的上市被正式“引爆”了。
目前來看,人臉識別已經在人們衣食住行的各個領域發(fā)力,也迎來了運用的“井噴期”。
相信隨著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在技術、安全等核心門得到進一步解決之后,人臉識別將會迎來廣泛的應用場景。